精灵王


  • 首页

  • 文章归档

  • 所有分类

  • 关于我

  • 搜索
设计模式-行为型 设计模式-创建型 设计模式-结构型 设计 系统设计 设计模式之美 分布式 Redis 并发编程 个人成长 周志明的软件架构课 架构 单元测试 LeetCode 工具 位运算 读书笔记 操作系统 MySQL 异步编程 技术方案设计 集合 设计模式 三亚 游玩 转载 Linux 观察者模式 事件 Spring SpringCloud 实战 实战,SpringCloud 源码分析 线程池 同步 锁 线程 线程模型 动态代理 字节码 类加载 垃圾收集器 垃圾回收算法 对象创建 虚拟机内存 内存结构 Java

设计模式:行为型-命令模式

发表于 2022-10-17 | 分类于 设计模式 | 0

命令模式的英文翻译是 Command Design Pattern。在 GoF 的《设计模式》一书中,它是这么定义的:

The command pattern encapsulates a request as an object, thereby letting us parameterize other objects with different requests, queue or log requests, and support undoable operations.

翻译成中文就是下面这样。为了帮助你理解,我对这个翻译稍微做了补充和解释,也一起放在了下面的括号中。

命令模式将请求(命令)封装为一个对象,这样可以使用不同的请求参数化其他对象(将不同请求依赖注入到其他对象),并且能够支持请求(命令)的排队执行、记录日志、撤销等(附加控制)功能。

对于 GoF 给出的定义,我这里再进一步解读一下。

落实到编码实现,命令模式用的最核心的实现手段,是将函数封装成对象。

我们知道,C 语言支持函数指针,我们可以把函数当作变量传递来传递去。但是,在大部分编程语言中,函数没法儿作为参数传递给其他函数,也没法儿赋值给变量。

借助命令模式,我们可以将函数封装成对象。具体来说就是,设计一个包含这个函数的类,实例化一个对象传来传去,这样就可以实现把函数像对象一样使用。从实现的角度来说,它类似我们之前讲过的回调。

当我们把函数封装成对象之后,对象就可以存储下来,方便控制执行。

所以,命令模式的主要作用和应用场景,是用来控制命令的执行,比如,异步、延迟、排队执行命令、撤销重做命令、存储命令、给命令记录日志等等,这才是命令模式能发挥独一无二作用的地方。

实战讲解

假设我们正在开发一个类似《天天酷跑》或者《QQ 卡丁车》这样的手游。

这种游戏本身的复杂度集中在客户端。后端基本上只负责数据(比如积分、生命值、装备)的更新和查询,所以,后端逻辑相对于客户端来说,要简单很多。

考虑到你可能对游戏开发不熟悉,我这里稍微交代一些背景知识。

为了提高性能,我们会把游戏中玩家的信息保存在内存中。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只更新内存中的数据,游戏结束之后,再将内存中的数据存档,也就是持久化到数据库中。

为了降低实现的难度,一般来说,同一个游戏场景里的玩家,会被分配到同一台服务上。这样,一个玩家拉取同一个游戏场景中的其他玩家的信息,就不需要跨服务器去查找了,实现起来就简单了很多。

一般来说,游戏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互是比较频繁的,所以,为了节省网络连接建立的开销,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一般采用长连接的方式来通信。通信的格式有多种,比如 Protocol Buffer、JSON、XML,甚至可以自定义格式。不管是什么格式,客户端发送给服务器的请求,一般都包括两部分内容:指令和数据。其中,指令我们也可以叫作事件,数据是执行这个指令所需的数据。

服务器在接收到客户端的请求之后,会解析出指令和数据,并且根据指令的不同,执行不同的处理逻辑。

对于这样的一个业务场景,一般有两种架构实现思路。

常用的一种实现思路是利用多线程。

一个线程接收请求,接收到请求之后,启动一个新的线程来处理请求。具体点讲,一般是通过一个主线程来接收客户端发来的请求。每当接收到一个请求之后,就从一个专门用来处理请求的线程池中,捞出一个空闲线程来处理。

另一种实现思路是在一个线程内轮询接收请求和处理请求。这种处理方式不太常见。尽管它无法利用多线程多核处理的优势,但是对于 IO 密集型的业务来说,它避免了多线程不停切换对性能的损耗,并且克服了多线程编程 Bug 比较难调试的缺点,也算是手游后端服务器开发中比较常见的架构模式了。

我们接下来就重点讲一下第二种实现方式。

整个手游后端服务器轮询获取客户端发来的请求,获取到请求之后,借助命令模式,把请求包含的数据和处理逻辑封装为命令对象,并存储在内存队列中。然后,再从队列中取出一定数量的命令来执行。执行完成之后,再重新开始新的一轮轮询。

具体的示例代码如下所示,你可以结合着一块看下。

public interface Command {
  void execute();
}

public class GotDiamondCommand implements Command {
  // 省略成员变量

  public GotDiamondCommand(/*数据*/) {
    //...
  }

  @Override
  public void execute() {
    // 执行相应的逻辑
  }
}
//GotStartCommand/HitObstacleCommand/ArchiveCommand类省略

public class GameApplication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AX_HANDLED_REQ_COUNT_PER_LOOP = 100;
  private Queue<Command> queue = new LinkedList<>();

  public void mainloop() {
    while (true) {
      List<Request> requests = new ArrayList<>();
      
      //省略从epoll或者select中获取数据,并封装成Request的逻辑,
      //注意设置超时时间,如果很长时间没有接收到请求,就继续下面的逻辑处理。
      
      for (Request request : requests) {
        Event event = request.getEvent();
        Command command = null;
        if (event.equals(Event.GOT_DIAMOND)) {
          command = new GotDiamondCommand(/*数据*/);
        } else if (event.equals(Event.GOT_STAR)) {
          command = new GotStartCommand(/*数据*/);
        } else if (event.equals(Event.HIT_OBSTACLE)) {
          command = new HitObstacleCommand(/*数据*/);
        } else if (event.equals(Event.ARCHIVE)) {
          command = new ArchiveCommand(/*数据*/);
        } // ...一堆else if...

        queue.add(command);
      }

      int handledCount = 0;
      while (handledCount < MAX_HANDLED_REQ_COUNT_PER_LOOP) {
        if (queue.isEmpty()) {
          break;
        }
        Command command = queue.poll();
        command.execute();
      }
    }
  }
}

命令模式 VS 策略模式

看了刚才的讲解,你可能会觉得,命令模式跟策略模式、工厂模式非常相似啊,那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不仅如此,在留言区中我还看到有不止一个同学反映,感觉学过的很多模式都很相似。不知道你有没有类似的感觉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我之前简单提到过,可能没有作为重点来说,有些同学印象不是很深刻,这里我就再跟你讲一讲。

实际上,每个设计模式都应该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应用场景,即这个模式可以解决哪类问题;第二部分是解决方案,即这个模式的设计思路和具体的代码实现。

不过,代码实现并不是模式必须包含的。如果你单纯地只关注解决方案这一部分,甚至只关注代码实现,就会产生大部分模式看起来都很相似的错觉。

实际上,设计模式之间的主要区别还是在于设计意图,也就是应用场景。单纯地看设计思路或者代码实现,有些模式确实很相似,比如策略模式和工厂模式。

之前讲策略模式的时候,我们有讲到,策略模式包含策略的定义、创建和使用三部分,从代码结构上来,它非常像工厂模式。

它们的区别在于,策略模式侧重“策略”或“算法”这个特定的应用场景,用来解决根据运行时状态从一组策略中选择不同策略的问题,而工厂模式侧重封装对象的创建过程,这里的对象没有任何业务场景的限定,可以是策略,但也可以是其他东西。

从设计意图上来,这两个模式完全是两回事儿。

有了刚刚的铺垫,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命令模式跟策略模式的区别。你可能会觉得,命令的执行逻辑也可以看作策略,那它是不是就是策略模式了呢?实际上,这两者有一点细微的区别。

在策略模式中,不同的策略具有相同的目的、不同的实现、互相之间可以替换。比如,BubbleSort、SelectionSort 都是为了实现排序的,只不过一个是用冒泡排序算法来实现的,另一个是用选择排序算法来实现的。

而在命令模式中,不同的命令具有不同的目的,对应不同的处理逻辑,并且互相之间不可替换。

总结

  1. 落实到编码实现,命令模式用到最核心的实现手段,就是将函数封装成对象。
  2. 命令模式的主要作用和应用场景,是用来控制命令的执行,比如,异步、延迟、排队执行命令、撤销重做命令、存储命令、给命令记录日志等等,这才是命令模式能发挥独一无二作用的地方。
  3. 命令模式 VS 策略模式
    1. 策略模式中,不同的策略具有相同的目的、不同的实现、互相之间可以替换。
    2. 命令模式中,不同的命令具有不同的目的,对应不同的处理逻辑,并且互相之间不可替换。
精 灵 王 wechat
👆🏼欢迎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 本文作者: 精 灵 王
  • 本文链接: https://jinglingwang.cn/archives/commanddesignpattern
  •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CC BY-NC-SA 3.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 设计模式-行为型 # 设计模式-创建型 # 设计模式-结构型 # 设计 # 系统设计 # 设计模式之美 # 分布式 # Redis # 并发编程 # 个人成长 # 周志明的软件架构课 # 架构 # 单元测试 # LeetCode # 工具 # 位运算 # 读书笔记 # 操作系统 # MySQL # 异步编程 # 技术方案设计 # 集合 # 设计模式 # 三亚 # 游玩 # 转载 # Linux # 观察者模式 # 事件 # Spring # SpringCloud # 实战 # 实战,SpringCloud # 源码分析 # 线程池 # 同步 # 锁 # 线程 # 线程模型 # 动态代理 # 字节码 # 类加载 # 垃圾收集器 # 垃圾回收算法 # 对象创建 # 虚拟机内存 # 内存结构 # Java
设计模式:行为型-备忘录模式
设计模式:行为型-解释器模式
  • 文章目录
  • 站点概览
精 灵 王

精 灵 王

青春岁月,以此为伴

106 日志
14 分类
48 标签
RSS
Github E-mail
Creative Commons
Links
  • 添加友链说明
© 2023 精 灵 王
渝ICP备2020013371号
0%